随着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临近,国际雪联世界杯滑雪赛的赞助席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红牛、奥迪等老牌赞助商近期纷纷升级合约,而新兴科技品牌如大疆、GoPro也首次出现在赞助名单中。 挪威户外品牌HAGLOFS的案例值得玩味。他们通过为赛事志愿者提供装备,使品牌在参赛国搜索量激增300%。更意外的是,其雪镜产品因被转播镜头频繁捕捉,成为当季爆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在本赛季表现抢眼。安踏不仅拿下6个国家队的装备赞助权,其开发的智能加热雪地靴更成为多支队伍指定训练装备。这预示着亚洲品牌正在改变传统冰雪运动赞助格局。 据知情人士透露,下赛季起国际雪联将要求顶级赞助商必须承诺可持续发展项目。已有品牌开始行动:瑞士信贷银行计划用赛事收益的5%建设城市人工滑雪场,而日本某汽车品牌则推出了"每块奖牌种植100棵树"的环保计划。冰雪经济热潮下的商业博弈
"滑雪赛事的观众画像与高端消费群体高度重合,"国际雪联市场总监安德烈亚斯透露,"这使赞助商的投资回报率比其他赛事高出40%。"
赞助商的三大核心策略
意想不到的赞助效益
近三届赞助效果对比
赛季 赞助商数量 媒体价值(亿美元) 社交话题量 2021-22 18家 4.2 320万 2022-23 23家 5.7 810万 2023-24 31家 8.9 1500万 未来趋势:从logo露出到生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