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晚清时传入中国,最初在上海登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上海已开始流行乒乓球运动,进而传播到全国。
民国初年上海市民打乒乓球上海是乒乓球运动的重要的阵地之一。在上海,诞生了多位影响乒乓技术发展的世界冠军,建设了乒乓人才培养的成熟机制,为中国乒乓长期屹立于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通志馆与中国乒乓球学院合作主编的《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入选国家队并为国家获得荣誉的上海籍运动员,如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杨瑞华、郑敏之、张德英、李振恃、施之皓、王励勤等21位乒乓球运动员为访谈对象,通过这些国家级的功勋运动员成长的道路和拼搏的经历展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辉煌历程。
《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通志馆、中国乒乓球学院主编,金大陆、吴四海编目录
上册
序一/秦绍德
序二/熊月之
上海: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徐寅生
薛伟初:梦圆乒乓
杨瑞华:我有三个梦想
徐寅生:我的乒乓“三部曲”
张燮林:心心念念的追求
林慧卿:归侨人生路
李富荣:我就是不服输
余长春:从无名英雄到有名英雄
李赫男:率性而为
于贻泽:道路、命运与奉献
郑敏之:年年春天来这里
姚振绪:行走于中国和世界乒坛
下册
李振恃:我的一路 “贵人”
黄锡萍:球缘与情缘
张德英:知青冠军
陆元盛:心念与志业
施之皓:为乒乓球而生
沈剑萍:搏出来的 世界冠军
曹燕华:人随心走
倪夏莲:乒坛 “常青树”
丁 松:路在脚下和前方
王励勤:天道酬勤
附 录
顾寇凤:我的乒乓球裁判生涯
跋/金大陆
活动预告
《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将于今年书展期间隆重首发!届时,诸多乒乓名将也将亲临现场,与大家分享冠军故事。
8月14日10:00-11:30
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3楼
原标题:《溯国球渊源,听冠军故事:《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即将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