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8日,WBA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伊万德·霍利菲尔德VS迈克·泰森,比赛进行到第三回合的时候,泰森咬了霍利菲尔德的耳朵。第三回合结束后,裁判宣布比赛结束,霍利菲尔德胜。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大酒店陷入一片骚乱,电视机前的你,就是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泰森的气场。
很多人一提到泰森咬耳朵这件事,就认为泰森是个无赖,心理素质差,输不起,总之各种负面的词语都会安在泰森身上。这场比赛是两人之间的二番战。早在1996年11月,霍利菲尔德挑战当时的WBA重量级拳王泰森,霍利菲尔德频繁搂抱,最终霍利菲尔德TKO泰森。七个月之后,泰森卷土重来,准备复仇,结果霍利菲尔德使用同样的战术,还用铁头功不停地撞泰森的眼睛。然后,泰森就彻底爆发了。
对于这件事,最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泰森咬得好,霍利菲尔德活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霍利菲尔德是胜者,不管使用了什么手段,反正是赢了,泰森打不过就咬人,输不起。当然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看过这场比赛,就妄加评论,这种人不必理会。
有一位格斗界的大神曾经把综合格斗运动员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运动员型、战士型、武术家型。这三种类型的运动员训练方式、激励方法、获胜手段都不一样。运动员型的人,不在乎使用什么手段,只要能获胜就行,哪怕天下人都耻笑也无所谓,获胜就是他们的唯一目的。战士型的人,遇到强大的对手,会感到兴奋,他们的热血风格会让观众们觉得很燃。武术家型的人,他们会学习他人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进步。
这种分类也适用于职业拳击。泰森就属于战士型,他让你感受到拳击最激烈的碰撞,最原始的激情。而霍利菲尔德就属于运动员型,他只要胜利,为了胜利,他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到了后来的重量级第一人弗拉基米尔·克里钦科,他的比赛甚至能成功治好你的失眠,哪怕全世界都觉得他的打法很无聊,他也无所谓。一个行业里面,各种性格的人都有,职业拳击也不例外。
泰森和霍利菲尔德,究竟谁是谁非,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评价一个运动员,仅凭一场比赛是有失偏颇的。就像拳王阿里职业生涯输过五场比赛,但不代表打败他的五个人比他更伟大。
评价一个运动员,还有一条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对这项运动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比如阿里和泰森,很多人都是通过他们了解拳击的。又比如球王贝利,马拉多纳,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足球这项运动。有很多本来对篮球不怎么感冒的人,就是因为乔丹才对篮球感兴趣的。
不要说什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两场拳击比赛,一场两个人搂搂抱抱,另一场两个人精彩对攻,你喜欢看哪一场?九十年代的重量级拳王能拿到高额出场费,不能说完全是泰森的贡献。但是如果没有泰森的出现,九十年代的那些拳王,出场费绝对会掉一个档次。因为泰森的出现,职业拳击的热度急剧上涨。而正是因为霍利菲尔德的出现,精彩的拳击比赛越来越少。当年费尔南多·瓦格斯连续遭受重击的时候,愣是用身体硬扛,而不是去搂抱。或许他不会搂抱但是拳迷们更愿意相信他是不屑于搂抱,就是被对手击倒也要倒地轰轰烈烈。这就是拳击的魅力,那些只懂得拳击的人不会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